惯性运动,幻世浮生

微博@raytao423

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109437432

insta:raytao

邮箱:raytao423@gmail.com

炒冷饭的技巧

或许你会奇怪,为何我突然会写烹饪心得了?恭喜你,你的怀疑没问题。因为接下来要写的,跟你的舌尖毫无关系。而是一则老广告:《爸爸的炒饭》。 

有鉴于这是个年代久远的日本广告(看那4:3画面比例,就可想而知是多么久远了...) 。因此建议各位看官先把广告看了。倘若有兴趣,再看鄙人的粗劣文章也不迟。


链接: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Q4ODMxNzUy.html


 一如我们平常看到的大部分影视作品,这广告也是很典型的一个线性的、顺叙的片子。如同我们每天都会吃的白饭般见怪不怪。在观众早已被各种形式的叙事结构洗礼后的今天,为何还要在这里“炒”这碟冷饭呢?这回要讲的东西很简单:炒冷饭也是有技巧,顺叙不等于流水账。尽管这回讲的,只是个1:30的广告而已。




 

故事开篇就是一组简洁的正反打对话戏。四个镜头直接交待出中心事件:女儿想再吃一回爸爸的炒饭。此处最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女儿的镜头并未常规地像给父亲镜头机位那样在轴线同侧,两机位呈对称放置。而是直接“骑”在轴线上,呈现出“父亲”主观视角的感觉。个中深意,容后再表。





通过一个瓦斯炉的特写镜头,实现两幕戏间叙事空间的转换。之后通过旁白与镜头,详细展现了爸爸炒饭的关键步骤与效果。相当典型的顺叙。然而最后一个高机位的镜头,利用特效将已经炒黄的饭变回生饭状态。很巧妙的一个细节。



 镜头一换,看似顺接。细看之下爸爸的衣着已经改变。结合上个特效镜头的“倒放”细节,仅依靠视觉上的内容,便已完成时间变化的信息交待。画面右侧人影的入画细节,也为接下个反打女儿的镜头,建立一组新的正反打提供了基础。





第三个镜头爸爸的反应,机位不变,却用了与第一个镜头不一样的长焦段。而女儿的反打镜头则并未发生变化。长焦镜头有压缩空间的功效,运用于正反打中能带出拉近两个被摄对象“距离”的信息。而女儿的反打镜头并未因此对称运用。加上她的一丝苦笑,“父亲的关心不被接受”这一情节点在视觉层面的展现,已足够清晰。








通过插入一个空镜实现叙事时空的过度,继续两人的正反打。此处四个镜头的焦段选择与上组镜头颇为异曲同工。长焦反打落在了女儿的反应上,与上组的镜头信息形成巧妙的呼应与对比。






 通过女儿不同年龄段镜头的直接组接形成蒙太奇,以最少的镜头交待出女儿长大的信息。相当高效的转场处理。之后的正反打父亲的机位甚至台词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制造出形式上一致性。在继续得到否定反馈的失落反差中,“爸爸炒饭”这一主题也逐渐被明朗与拔高。






 正当此时,导演一反常态地连续使用三个空镜。煮糊的炒饭与空荡荡的家里,似乎故事就要在这种失落的情绪下结局。然而故事一开始,女儿说的是“想再吃爸爸的炒饭”。悬念非但没有解开,反而在这三个空镜的作用下进一步放大了。




 一个硬切,还是开篇的那组正反打,故事再一次重头说起。形成了剧作上的剧烈反转。观众的情绪与投入度已经被调度起来。同时这里对女儿采用主观式镜头的这细节之妙也被体现出来:此刻我们都是“爸爸”。





还是极度严谨地采用“特写/空镜”进行场景空间过度的处理。然而之后的两人镜头一开始却不再维持原来的斜拍角度,而是用长焦给予两人的特写。犹如替观众聆听期待两人的反应。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过分的重复感。





有了之前一系列工整完善的叙事铺垫作为基础,最后才有可能迎来这样一组精彩的交叉剪辑。两个时空间的镜头完全依靠画面构图上的相似性以达到流畅的组接。不仅做到了形式上的统一,也形成了内容上的强烈对比。通过交叉剪辑,实现形式内容的剧烈反差,将故事推向剧作高潮。是顺叙的三段式叙事结构的常见处理办法。




最终在一句神文案后再将植入的品牌和盘托出,观众想不买账也难了。 这也是此广告最高明之处:不直接了当,而是和风细雨间接讲述,将品牌的理念融入其中。正是讲故事的最高技巧。

空间信息处理的考究,对细节的关注,以及着力于内容与形式一致或反差的塑造。从来都是讲好一个故事的关键所在。其他诸多细节,譬如灯光、美指等就不一一阐述,留待大家慢慢体会。说起三段式叙事,大家可以看看时间轴,最后一幕重头戏,正好卡在1min。对上述内容的严谨与重视,才是利用影像这一形式叙事的本质。然而当下能领悟和做到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由于鄙人远在他方,遗憾缺席一众好友的拉片聚会活动。聊作此文,以表呼应。希望看完此份拙文的你,也能如参与他们活动的朋友一样有所收获。

评论 ( 1 )
热度 ( 2 )

© RayTao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