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运动,幻世浮生

微博@raytao423

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109437432

insta:raytao

邮箱:raytao423@gmail.com

读书笔记

性玉哥这篇东西有够实在噢

教练我想打篮球:

收获

  • 剧本轴,镜头轴(主镜头,插入镜头),导演设计及用意轴
  • 没有人能独自拍摄一部影片。
  • 影片要能勾起观众对一段生活经历的鲜明回忆,让人们在激动的感情奔流之下把技巧忽略,才是毅丝。



《电影和导演》:

连续性的保持:姿态(服装,发型,动作),动作(轴线),视线(轴线)。


摄像机移动时,最好不要切,一般情况下,从摇镜头或推镜头转换到固定镜头往往造成跳(因为观众对运动方向有惯性心理),但两个镜头间都有摄像机运动时,只要运动方向和速度相同,两个之间是可以用连接镜头,也可使用穿插镜头隔开观众对运动的惯性


假想轴线,即三角型拍摄原则,假想轴线连接离摄像机最近的两个演员,切记不能使用切的手法超过这条线,但如果摄像机有主动运动或主体有主动越过除外

摄像机视点为参考,而不是以摄像机位置为参考。


声音和画面都有三层原则。


构图上影响流畅性:

  1. 相连镜头中,重要主体的位置要一致,即使是单人特写
  2. 沿Z轴方向切(可以跳跃),比相切镜头都在Z轴上同一位置要好得多
  3. 同一主体,同一轴线相切非常Loser,要在角度上做大的改变,最少15度


正反打时不要露出鼻尖


屌丝导演只能保持观众不中途退场,毅丝导演才能促使观众对影片提出来的社会问题采取某种行动。


恰如其分地利用运动

先为演员设计主体运动,再考虑摄像机的运动,再考虑台词的问题;

主体运动永远比摄像机运动来得重要,推拉摇移都要有个理由,而这个理由往往是出于主体运动的要求。


摄像机12种基本运动

  1. Move Z+,把观众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主体,同时要保持主体在场景中的位置
  2. Move Z-,用来连联前后场景
  3. 走入,主体朝摄像机移动,用于从中远景过度到比较近的景
  4. 走出,相反
  5. 跟,保持主体大体位置不变而后景改变,极短的跟可以用摇,但会导致主体位置变化,所以要考虑到后面的镜头
  6. 从一个主体跟到另一个主体,并把注意力转到第二个主体。先跟,当前后景上出现新的主体时,原主体出画,集中在新主体上,此手法有效的把注意力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上面,比如“先知”中餐厅Waiter转移到主角上面
  7. 从一个主体跟到包括主体的更多主体。与上面相似,只是原主体不出画,把注意力从一个主体扩大到群体
  8. 从群体过渡到个体;可用切特写并结合景深,也可不切,让其它人移动速度比摄像机慢,逐步离开摄像机
  9. 从群体跟到离去的主体;开始是包括好几个主体的镜头,然后摄像机跟离去的主体
  10. 校准构图;为保持主体的构图一致而进行的运动,比如坐着的人站起来,摄像机的后退及仰视
  11. 主体倒转;一开始注意力集中在A,在A向B的运动过程中,实现反打,最后集中于B,相当于反打,但只需要一次摄像机定位就能实现。
  12. 搭配;一个主体产生了移动,另一个主体配合,以保持构图平衡

摄像机与主体的运动应该密切配合,主体才是重点,摄像机仅是为了构图或上下镜头连接而配合,毅丝导演能尽可能的让观众察觉不到摄像机的移动


如何提高让摄像机,演员同步成功率?

  1. 使用Master镜头和插入镜头

技巧是翻译剧本时所创作的方法,只要把各种技巧融合得恰到好处,让观众有情绪上的感染,即成为了艺术。毅力导演能让观众通过体验这段经历从而让观众自己成为这故事的一部分。


四种基本视觉技巧可以用来影响情感:剪辑,运动,构图,布光。


剪辑,通过剪辑对观众情绪产生影响

关键是运用各种手法对观众情绪的渲染到位与否


切的速度能影响影片的节奏

靠延长镜头时间可以把观众对新动作新情景的渴望钓起来


1. 运动

2. 构图

  摄影师应该与导演沟通,导演每一段要的情绪反应

构图应该从两个方面:拍摄角度和画面结构,均都应为内容和表现服务,而不是为了独特而独特。

近镜头给人亲临的感觉,远镜头让观众处于旁观者的地位。

如果想拍摄一部有效感染观众的影片,就要在摄像机每次转动的时候权衡一下各方面的因素,不但要能切出来,还要为预期达到的情绪效果做出贡献。

单独使用某一个技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灯光,构图,情绪,动作,表演,音响都是为了感染观众而服务的。

人眼的焦距为50MM

黄金分割原则:把主体,群体,线条的配置,而不要放在几何中心,不光是主体,纵横线条,而大块的明暗区分界也应该在上面。

同样适用于区间平衡,如果高调画面,亮部0.6,暗调同理。


布光:

 主光:通常把主光放在主体之前,与摄像机形成一定角度,以便投下轮廓鲜明的阴影

 辅光:来自前面和两侧的比较柔和的光线,用来补充主光投下的阴影,若没有辅我,阴影会变得漆黑一片,而灰色更悦目。

  轮廓光:放在高处,从后面照的光线,在主体四周边缘投射出一个光环,把主体从背景中拉出来,给画面以深度感。


结果是要求画面中照明均匀,强光不暴,阴影有细部


外景拍摄时,正常情况下,(俯视)阳光照射角度应该和摄像机轴线成45度角,要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安排好场序。


除非前期沟通好,摄像机的动作越多,失误就越容易出现,任何一种摄像机运动都有难易两种方式实现。


使用广角镜能突出运动,让运动看起来更快,但要注意畸变。


摄像机轨道伸缩三角形原则(在摄像机与主体运动不是平行的场合都能运用)

三角形的一边是轨道,一边是主体移动路线,第三边是摄像机镜头拍摄到主体的连线。


使用此原理的好处是摄像机不会产生摇,减少废片的机率,易于拍摄而且画面表现更为流畅


先让演员在起始位置,摄像机做好构图,定位为S点

演员在结束位置,摄像机做好构图,定位为E点,中间做一下尝试,OK的话,轨道铺在S和E点之间的直线上。


演员和表演

导演的职责:

1. 选择一名性格与角色性格相适合的天然型演员

2. 必须搞清楚演员是否已经了解规定的情境

3. 鼓励演员以自己的性格表演情境

4. 随时警惕夸张过火的表演从而有损影片真实性的痕迹。


剧本第一,演员第二,当导演看到演员开始表演时,他必须在此时刻代表着所有的观众。

舞台剧因为观众会在一定距离上看到演员,才要求声音和动作两个方面夸张,而电影电视不需要,要求演员有所节制。

演员要是一个真人,而不是舞台上的一个形象,演员不能表演,他必须生活,在致力体验角色感情时,必须忘掉所有技巧,并掩饰他自己本身的感情。


最佳的情况是演员能够表演他自己亲自体验的感情时,他的技巧才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演员背景的调查)


动作连贯,以便剪接


导演与演员的关系 :1.为特定角色选择演员,叫分派角色,2. 演员选好之后,帮助他们让自己扮演的角色更有活力。


最好的演员是靠微妙的感情变化来表达他的个性的,导演的任务 是分析他希望在影片中刻画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而不是外部形象。

最好是为每个角色多特色几个性格接近的演员。


导演应先从主角开始,然后让其它演员去搭配主角。


导演要把演员当成个体,当成一个个人来关心,因为演员的情绪稍微有一点影响,都会立即反映在银幕上。

导演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是用在启发和诱导演员情绪上的。


导演只要保证演员了解规定的情境,告诉他们需要做什么,而决不要指点他们怎么去做,同样不要求演员逐字逐句的紧抠脚本中的对话,不应该是背台词,而是表达思想,如果不顺口,自如的使用自己的语言,演员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表现得尽可能的天然。


导演要控制现场及工作人员气氛,以让整个现场的内容配合拍摄所要表达的内容。


导演与演员谈话时,应该私下谈,而不要公开,让其它演员感觉到受窘迫。


如果演员表现不到位,导演应当解说规定的情境,或者讨论另一种相似的情境,也许演员对这种更熟悉。多使用:假使这两个字


如果演员表演太过,不要公开伤害演员,只需要一句降一点火候即可。


导演对演员的感情要小心翼翼,现场一个不满意,不高兴的演员,就是银幕上一个不满意不高兴的人物。


现场其它人对演员的意见,最好由导演亲自转达,演员只需要对一个人负责,那就是导演。

评论
热度 ( 1 )

© RayTao | Powered by LOFTER